版权所有: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  

辽ICP备15015143号-1

联系电话:0411-85222055、0411-85206517

邮编:116309

联系邮箱:提供添加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复州湾街道兴湾街38号

联系我们:

0411-85206693

业鹾早退鹾亦早的青口盐场(一)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12-28|发布者: 大连盐化集团|栏目:盐史趣谈

业鹾早退鹾亦早的青口盐场(一)

 文章来源: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江苏沿海的两淮盐区,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海盐产区之一。地处江苏省连云港市干于县的江苏省青口盐场,是建国后淮北盐区定型的八大海盐生产场之一。20世纪后20年,该盐场实施退盐转产系列工程,从一个产盐场华丽转身为一个农水兴旺之地。本拙文试图简述青口盐场由兴鹾到退鹾的历史概要,以志纪念,同时求教于方家。

一、淮北盐区业鹾最早的地方

凡沿海土地莫不浸咸。可浸咸不一定业鹾。如果夙沙氏发现煮海水可以得盐是为偶然,而干于县境海岸煮海得盐就是必然了。史界基本一致认同中国海盐之宗,是炎帝时居住在胶州半岛夙沙氏部落,是他们先行了“煮海为盐”的实践,用海水熬出了第一釜人工盐。这至少是公元前2700年前的事了,距今遥为4700余年了。

人类的任何一点知识一项技术,一旦被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无法遏止住它的传播,原始形态的煮海为盐亦不例外。史学家研究发现,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似乎都有由北而南迁徙的现象。今连云港市海州区、东海县就有2万年前旧新石器时代山东沂源人由北而来定居的。商周时由于商王朝的不断征伐,知悉煮海得盐技艺的胶州半岛先民为逃避战火,举家来到黄海岸边,在苏北古海州一带落脚,继续他们的煮海之业以维持生计。今干于县境是胶州先民南迁的必经之地,也是最先驻足之所,在这里的黄海边上支灶点火熬制海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中国盐业史》也说,夙沙部落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大概在商周之际就已推广和普及煮盐技艺了。成书于2100百年前的《史记?货殖列传》言:“齐带山海,膏野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这里的“齐”指的是周朝时的齐国,姜子牙的封地。齐国初封地只在山东北部,后为称霸而不断征战以扩充疆域,今之鲁南直到苏北可能已经尽归其辖了。《干于县志》载:干于县地春秋时属莒国或属郯国,公元前379年后,为齐楚二国争夺之地。黄海之滨的干于县境,即有商朝时山东胶州先民安家于此煮海为业,历经周、春秋、战国至秦、汉朝,至少五百年间,煮盐业应是存续及扩大,盐利必非为菲薄。恰因如此,故而有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是记载。在那样的古代,人群的流动,除了征战将士往返和游牧民族畜群赶往新的牧场有明确目的地外,其他原因的成批量人口迁徙,只能是循着他们理想中的生命线(适宜的环境),试探性地前进,因为不具备马群和车队,其迁徙速度就不会象军队和牧民那样快了。煮盐人的南迁,不会是赶场式的、跳跃式的。要想到古海州腹地,也必得先走过古干于境地。因此说青口盐场是淮北盐区最早的业鹾之地,可能争议要少一些。由隋及唐至五代,食盐生产进入较快发展时期。隋人臧君相在干于修筑县城,又名盐仓城(今干于县龙河乡)。《干于县志》说此城筑于汉代,干于县博物馆说是春秋齐国盐官驻地和屯盐处,可能都是有史实依据的。既为屯盐处,近则必产盐,不会是外盐来销而屯的,在干于这个临海可产盐之地,这也是常识了,也可见干于县境海盐生产可能在齐时就有规模了,也可以想见其旺盛了。包括干于县在内的海州盐区,唐时都划为河南道,当时称为“今古煮盐处”(《新唐书》卷38《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卷11)。《干于县志》说:唐至德元载(756)十月,江淮租庸使第五琦置海州东海监,怀仁县灶户隶之。唐代海盐业发展迅速,好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甚至是唐太宗李世民,都有诗词歌颂淮盐。而诗人刘长卿独有诗《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赞美淮北盐区海州干于境内的盐田盛景(《干于县志》说南北朝梁高祖武皇帝中大通二年(530)于今干于县地置怀仁县),诗句“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成为千古佳句被传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