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史话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盐业史话  > 盐史趣谈

盐之品格,海之境界——艰苦奋斗
发布时间:2020-04-07发布者:大连盐化栏目:盐史趣谈

盐之品格,海之境界

 

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生活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支撑作用和引领功能。海盐文化是指在海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分配各个环节以及盐民自身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层面上的历史遗存以及精神层面上的思想特质和行为范式。

  海盐文化伴随着“复盐”的发展而发展,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胞。险恶的生产环境、艰辛的生活状况和不断演进的盐业生产发展过程,使先民凝练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放包容、不屈不饶的海盐文化,也铸就了新时代“复盐人”精神的基石。

 

   (一)艰苦奋斗

 

  海盐生产的第一物质资源就是海水。在沿海广袤的海涂上进行盐业生产,要取得海水,靠挖沟开渠,通过海潮将数公里、十几公里以外的海水引进亭场周边。海潮是自然行为,依据长期积累的经验,盐民们选择适当地点修筑亭场、沟渠、灶舍。可是海潮也有不守常规的时候,潮小了,海水到不了亭场,潮大了,海水会淹没亭场、灶舍,再大就会危及盐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安全产盐,千百年来,盐民们修起了堤堰阻挡大潮。复州湾境内就有辽代代建成的“有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湖不致伤稼之功用”的堤坝。

  历代盐民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劳作,海盐产地处于濒海滩涂,盐民们生活用水大都是海水、河水相掺的苦水。即使下雨天积蓄一些淡水,那也是杯水车薪。盐卤之地,只有芦苇、茅草和盐蒿等少数植物,其他植物难以生长,他们吃的粮食主要通过官府换取,那常常是一些发霉变质的粮食。一旦遇上连续阴雨生产不出海盐之时,他们连这些都吃不上。海盐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直接利用滩草煎炼海水结晶为盐,盐灶周围芦苇用以挡风,露天操作,遇雨即停煎,一般在暑天或旱季举火,燃热盘铁,盐民们往灼热的盘铁上泼海水取盐。盐民们险恶的生存环境、非人的生产过程、艰辛的生活状况,与海奋斗、与天奋斗、与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已成为新时期“复盐人”创业精神的渊源。